17
2025
-
10
双极膜电渗析在赖氨酸盐酸盐资源化中的应用
作者:
赖氨酸盐酸盐广泛用于营养补充、医药及食品领域,但其生产含盐废水含高浓度氯离子,传统中和脱盐工艺能耗高、试剂消耗大且固废多。双极膜电渗析(BMED)依托离子水解离机制,实现盐向酸碱高效转化,为其清洁生产与资源化提供创新方案。
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
- 双极膜水解离机制:双极膜由 N 型、催化层、P 型膜复合而成,电场下水分子解离为 H⁺和 OH⁻。H⁺向阴极移动与氯离子生成盐酸,OH⁻向阳极移动与赖氨酸阳离子生成游离赖氨酸,无需化学试剂,减少碱耗与危废。
- 资源化与环保效益:碱室赖氨酸溶液浓缩后纯度≥90%,可回用于生产降本;酸室盐酸可作化工中间体,实现氯元素闭环利用;盐室出水盐浓度≤5%,满足回用标准,推动废水资源化。


技术实施要点
- 进水水质控制:需通过超滤、纳滤预处理,将 SS、Ca²⁺/Mg²⁺、COD 分别控制在≤1mg/L、≤1mg/L、≤50mg/L,温度维持 5-35℃,避免膜污染结垢。
- 工艺参数优化:采用 10-50mA/cm² 恒电流密度,进水盐浓度≥15%、出水≥5%,三级膜堆串联单级脱盐率超 90%,保障系统高效低耗。
- 膜材料选择:均相膜适用于高纯度赖氨酸制备,抗污染膜(如石墨烯涂层)可降 60% 蛋白质吸附,国产膜成本较进口低 40%-50%,利于规模化。
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
- 绿色转型:源头控盐排放、回收高价值产物,助力企业碳减排、构建 “盐 - 酸碱 - 原料” 循环经济,符合废水零排放要求。
- 创新方向:研发耐高温抗污染双极膜,与 RO、MBR 耦合形成全流程工艺,结合物联网实现膜参数实时监测与自适应优化。
双极膜电渗析技术为赖氨酸脱盐与资源化提供高效环保方案,可推动氨基酸行业绿色低碳转型。虽面临投资与产物利用挑战,但国产膜技术突破后,有望成为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循环核心手段,贡献中国方案。
相关新闻
“菌栖方”:海绵生物填料驱动污水生化处理高效升级方案
2025-10-27
山东环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
扫码咨询
关注我们